登录
首页 > 智驾游记 > 中兴通讯:AI+5G 双引擎能否点燃第二增长曲线?

中兴通讯:AI+5G 双引擎能否点燃第二增长曲线?

发布时间:2025-05-22 14:59:18 发布用户: huiju

在科技圈,中兴通讯一直是个充满故事的存在。2018 年那场震惊全球的制裁危机,让这家通信巨头一度濒临绝境,股价暴跌、生产线停摆,甚至被调侃为 “中国科技的阿喀琉斯之踵”。但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这家企业,却发现它已悄然完成蜕变 —— 从 “命悬一线” 的通信设备商,成长为 “算力新基建” 领域的全球领跑者。这种 “逆袭剧本” 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战略密码?

一、转型阵痛:传统业务承压,新动能初现

如果你只盯着中兴通讯的财报数字,可能会有些困惑:2024 年营收同比下降 2.4%,净利润减少 9.7%,这似乎与 “科技逆袭” 的剧本不太相符。但深入业务结构,你会发现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发生。

1. 传统业务的冬天与春天
国内运营商 5G 投资放缓,让中兴的 “基本盘” 运营商网络收入同比下滑 15%,这确实是个坏消息。但好消息是,海外市场正在逆风翻盘 ——5G FWA(固定无线接入)设备连续四年全球市占率第一,数字能源业务中标多个大型项目,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32.4%。更值得关注的是,在非洲某国智能港口项目中,中兴的 5G 网络让工程调度效率提升 70%,能耗降低 40%,这种 “基建数字孪生” 技术正在改写国际工程标准。

2. 第二曲线的爆发式增长
政企业务(如服务器、云计算)同比增长 36.7%,消费者业务(如 AI 手机、智能终端)暴增 40%,这两大板块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尤其是 AI 手机领域,中兴 nubia Z70 Ultra 搭载自研星云 AI OS 框架,首次实现端侧嵌入全尺寸大模型,让手机变成 “口袋里的超级计算机”。更令人振奋的是,其智算服务器已进入三大运营商集采名录,2025 年目标出货量达 50 万台,较 2024 年翻倍。

二、技术护城河:从 5G 到 6G,自研芯片构筑壁垒

中兴的逆袭,本质上是一场技术攻坚战的胜利。2018 年制裁后,公司将研发投入占比从 10% 提升至 20%,六年累计投入 1170 亿元,终于在芯片、算力等 “卡脖子” 领域实现突破。

1. 芯片自主化的破局之路
中兴微电子已实现 7nm 芯片量产商用,5nm 技术进入导入阶段,成为国内仅次于华为海思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其自研的 “定海” DPU 芯片支持 400G 吞吐,网络协议处理时延低至 0.5 微秒,较国际巨头优化 10%,彻底打破了国外垄断。更关键的是,这些芯片不仅自用,还开始向互联网大厂供货,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2. 6G 时代的先手棋
当行业还在热议 5G-A 时,中兴已悄然布局 6G。其 5G-A 技术已在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落地标杆案例,例如与四川移动合作打造的低空物流网络,无人机配送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 3 倍。同时,公司联合中国移动发布 “通感算智” 和 “无源物联” 两大创新成果,为 6G 标准制定奠定基础。

三、政策东风:低空经济 + 算力基建双轮驱动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中兴通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

1. 低空经济的万亿蓝海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新兴产业,这个万亿级市场正式开启。中兴通讯的 5G-A 技术已在低空物流、医疗急救等场景落地:在陕西榆林,无人机空投苗木技术将造林成活率提升至 85%;在江苏南京,“低空送血航线” 16 分钟完成 15 公里紧急运输,效率远超地面交通。更值得期待的是,其 5G-A 基站与卫星通信结合,正在构建 “空天地海一体化” 网络,为无人机集群作业、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支撑。

2. 算力基建的国家战略
“东数西算” 工程的推进,让中兴的智算服务器需求激增。其 R8500G5 服务器 AI 性能提升 10 倍,R6930G3 型实现全栈自主可控,成为运营商和互联网巨头的首选。在非洲某国数字油田项目中,中兴的 “光储算一体集装箱” 在沙漠环境中构建即插即用的算力单元,部署效率提升 70%,能耗降低 40%。这种 “技术换市场” 的策略,正在帮助中国标准渗透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四、人性博弈:业绩担忧与技术乐观的角力

当前市场对中兴通讯的态度呈现出有趣的矛盾:一方面,传统业务下滑和净利润下降让部分投资者谨慎;另一方面,AI 算力、5G-A 等新业务的增长潜力又吸引长期资金布局。这种分歧在股东结构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股东户数从 2024 年底的 40 万增至 52.76 万,但户均流通股市值高达 24.44 万元,显示散户与机构博弈激烈。

1. 情绪周期的冰点与修复
通信板块近期受算力供应链担忧压制,中兴股价跑输大盘,融资余额处于历史高位,显示短期避险情绪浓厚。但机构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贝莱德等外资虽小幅减持,但 1252 家主力机构仍持有 19.49% 流通股,近半年基金净减仓 59 家的同时,主力净增仓达 804 家。这种 “散户恐慌、机构加仓” 的反差,往往预示着市场情绪的转折点。

2. 估值修复的逻辑
从估值看,中兴通讯 TTM PE 18.72 倍,低于通信行业平均的 22 倍,而 AI 业务的爆发可能带来估值重构。机构预测 2025 年净利润共识 88.44 亿元,目标价 43.53 元,隐含 35% 上涨空间。更关键的是,其主业市盈率在 15-20 倍之间,目前处于底部,而智能终端和 ASIC 芯片的重估可能带来超额收益。

五、立体评估:短期承压,长期价值凸显

1. 价值重估的三大支点

技术溢价:5G-A、AI 芯片、6G 研发等技术壁垒,构成长期护城河。
政策红利:低空经济、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带来的增量市场。
全球化韧性: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 32.4%,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2. 风险与机遇的再平衡
短期需警惕运营商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美国技术限制升级等风险,但长期看,AI 算力、低空经济等新业务的爆发可能带来戴维斯双击。正如首席发展官崔丽所言:“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趋势不可逆转,唯有开放合作与持续创新方能制胜未来”。

六、交易策略:分批布局,等待春暖花开

1. 短期博弈(1-3 个月)

黄金坑机会:当前股价 31.84 元接近 DCF 估值中枢(31.6-40.5 元),31-32 元区间可视为 “战略配置区”。
政策催化节点:关注 5G-A 商用进展、低空经济试点城市名单、AI 订单落地等信号。
2. 中期持有(3-6 个月)

技术突破窗口:若股价站稳 32.5 元,可加仓至目标仓位,目标价 38-40 元(AI 业务放量 + 估值修复)。
波段操作:利用 31-35 元区间高抛低吸,降低持仓成本。
3. 长期布局(6 个月以上)

价值投资:定投持有,分享 5G-A、AI 算力、低空经济等长期红利,目标价 45-48 元(机构共识 + 技术突破)。
风险对冲:配置通信 ETF(如 515050)分散个股风险,同时关注海外市场拓展进展。
结语:科技自立的中国样本

中兴通讯的故事,是中国科技产业自主化的缩影。从 “至暗时刻” 的制裁危机,到 “算力先锋” 的全球领跑,它用七年时间证明:制裁可以摧毁供应链,却无法扼杀创新意志;危机可能带来阵痛,却更能催生变革的勇气。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既是一场技术赌局,也是一次时代机遇 —— 当 AI 与 5G 的双引擎真正轰鸣,这家曾经的 “通信老兵”,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十年的科技新贵。

Copyright 2017-2024 微学堂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