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别克 > 从丰田落户上海看中日车企的“角色”转变

从丰田落户上海看中日车企的“角色”转变

发布时间:2025-02-11 09:29:01 发布用户: 15210273549

汽车业日前迎来大消息。2月5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宣布计划在上海独资设立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生产和研发公司。新公司将研发LEXUS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7年投产。这是继特斯拉在中国设立独资工厂后,又一家在中国独资建造汽车工厂的国际汽车巨头。美国《财富》杂志对此报道称,丰田通过借鉴特斯拉的“剧本”,以期在中国变得“更受欢迎”。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前景和开放包容的投资环境成为吸引丰田落户的重要因素。而从出口汽车到技术合作,从合资经营再到全资设厂,日本车企在华扮演的“角色”持续转变。

扭转局势的一步?

新公司将由丰田独资,计划于2027年投产,初始产能约为每年10万辆,初创阶段计划创造约1000个新工作岗位。按规划,项目初期投资金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

多家日本媒体对此予以关注并进行了报道。其中,日本《朝日新闻》分析称,在向电动汽车转型的中国市场,日系车企举步维艰。丰田的目标是通过本地化生产电动汽车来扭转这一局面。丰田汽车执行副总裁宫崎洋一表示:“‘中国成员’将领导从企划、开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

从丰田公布的营业数据来看,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第三财季的营业利润为7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低于分析师的预测。预计2024财年净利润约为297亿美元,同比减少8.6%。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以1080万辆的销量连续第五年保持全球销量冠军,美国和中国是其第一、第二大市场,不过这一数字比2023年的1120万辆有所下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丰田第三财季业绩受到需求疲软以及比亚迪等中国品牌崛起引发的激烈竞争影响。

近年来,中国本土汽车凭借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迅速抢占市场,特斯拉欧美品牌也在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在此背景下,日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规模持续萎缩。数据显示,2024年,丰田在华的产销量为177万辆,同比减少了6.9%;本田在华交付量同比下滑30.9%,至85.2万辆;日产在华销量为69.7万辆,同比下滑12.2%。2024年日系车企在华市场份额降至11.2%,较2023年下降了3.2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而在2020年日系车一度占据中国市场23.1%的份额。

在汽车电动化浪潮下,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虽然推出了部分电动车型,但在销量和技术创新方面未形成显著优势。以一汽丰田为例,2024年其全年共销售80万辆新车,其中仅5万辆为纯电动车型,由此可见纯电车型在丰田总销量中的占比很小。日媒则称,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据共同社报道,日本各大车企2025年将投放新款新能源汽车,力求扭转局势。

丰田此次在上海金山区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是加速电动化战略落地的重要举措。中国市场对丰田的是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达49.4%,较上年同期提升9.1个百分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计,2025年电动汽车渗透率将达到55%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汽车首席执行官佐藤恒治自2023年起推行“电动汽车优先”战略,目标2030年全球年销100万辆,中国市场被视为丰田电动化战略的核心战场。业界普遍认为,丰田加码本地化研发和生产,以抓住中国市场的增长机遇,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丰田建厂地与特斯拉一样,同样是上海。丰田方面表示,“将依托上海市及长三角地区先进成熟的产业链基础、物流网络、人才体系及市场规模,研发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车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聚集了大量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是中国零部件配套供应链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丰田落子的上海金山区毗邻浙江,在此建厂能较好地发挥产业协同和带动效应。与此同时,上海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持,也为丰田提供了高效落地的保障。“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方面表示,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外资企业在沪发展。

从“追赶者”到“竞争对手”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丰田便开始向中国出口汽车。随后,日产、三菱、铃木、本田、马自达等日本品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本田与广汽集团合作成立广汽本田,随后与东风汽车合作成立东风本田。2002年,丰田与一汽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与广汽集团合作成立广汽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也都与中国车企合作。从出口汽车到技术合作再到合资经营,日本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同时,也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

在中国汽车工业起步和发展阶段,从技术到管理,从市场到国际化运营,中国车企在多个方面吸收过日系车企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在管理模式方面,日本车企对中国企业也有不小影响。例如,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TPS)被视为全球制造业的标杆。一些中国车企也通过学习TPS,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取得成效。为了全面推进精益模式,一些企业还专门成立了负责推广和实施精益管理的部门。如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在21世纪初也引入TPS理念。日本车企的持续改善(Kaizen)理念也对中国企业带来显著影响。长安、奇瑞等中国车企则通过推行“Kaizen”活动,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优化生产流程。

现如今,中国车企对日本车企已完成了从“追赶者”到“竞争对手”的转变。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车企实现了对日本车企的“全面超越”;而日本车企在混动汽车领域,在全球的销量和保有量都比较高。

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领者。日本车企想要在中国汽车市场“扭转局势”,则需要进一步深耕本土化。丰田汽车公司负责对外和公共事务的首席官上田宏之表示:“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开始成为一个领先的国家。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公司……我们必须开发出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汽车。”

能否复制特斯拉的“剧本”?

2027年,丰田将在上海新工厂生产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作为丰田旗下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2月,雷克萨斯在中国的第一家经销店开业。此后销量不断增长,2021年销量达到22.7万辆的峰值,2022年下滑至17.6万辆,尽管2024年回升至18万辆,不过这一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其降价策略。

丰田此举能否成功复制特斯拉的“剧本”成为业界关注点。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称:“丰田正追随马斯克的脚步,试图扭转在中国市场上的局面。”特斯拉上海工厂于2019年正式动工并投产。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从前一年的4万辆跃升至14.8万辆,实现了该公司成立以来的首个年度盈利。2024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达到了约65.7万辆,同比增长8.8%。

张翔对雷克萨斯国产化的前景表示看好,他认为通过设立独资工厂,雷克萨斯在经营方面会拥有更大自主权。“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消费者对雷克萨斯品牌还是比较认可和喜爱的。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购买力强的消费者也很多,这都是丰田投资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不过,张翔表示,雷克萨斯国产化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雷克萨斯的归类还是传统豪华车,它不是新能源车企。目前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12款车型中仅有RZ为纯电车型,官方售价35.59万元起,在中国纯电市场竞争力不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有RX 450h+、NX 400h+两款车型,无论是功能还是设计上,都更新较慢。”他认为,外资车企一般会将全球车型引进中国生产,这样能充分降低成本,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赚钱,不太可能投入过多经费为当地市场量身定制新车型,因此雷克萨斯不会对新能源车市场带来较大冲击。

Copyright 2017-2024 微学堂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968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