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为了盲目追求行驶里程,现在很多插混车型的油箱都做的可大了。
近日在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主席贾可也公开批评了该乱象,“现在的这个新能源汽车油箱要比燃油车的油箱还大,天天呼吁禁止燃油车,结果自己造了个插电车油箱比燃油车还大”。
贾可的话很符合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现状,而给插混车型增大油箱的本质,却是新能源市场的乱卷。
为了加快获得市场份额,降低价格只是一方面,降本的同时还要“增配”,这才会让消费者看起来更有性价比,可是降本的过程都捉襟见肘了,怎么还能增配呢?
数值,成了最关键的体现。
以前讲插混车能跑个一千公里,看起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新能源的宣传并不能只告诉你“油耗”,还要告诉你“能跑多远”。毕竟里程焦虑才是最大的课题,油耗在每个人脚底下都不一样。
所以新能源插混车的续航里程也就由此越做越长。
从一千到一千五,到了现在都能到2100公里。2.9L的油耗或许还是不同工况下的数据差异,但2100km挂在宣传标语上的时候,就已经让人把“低油耗”和“可靠”印在了心里。
可油耗和行驶里程都告诉消费者了,唯独没把油箱大小挂在宣传页上。65L的油箱容积比一般家用车的四五十升高出了一大截,难怪能跑那么远,纯燃油车挂个65L的油箱也能跑不少路。
可是话说回来,就算是用了大油箱,这又有什么坏处呢?无非就是多沉一点呗,油可能多变质一点呗。
当然,从短期和车辆本身上看,当然没什么问题,甚至还解决了消费者的焦虑。但是新能源时代的卷就是这样,放在每一个单车上都看似没问题的行为,却在实际地压缩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在压榨那些说良心实话企业的生存空间。
试想一下,在2100km的标语以后,其他车企用着正常油箱容积的车型,要标注多少公里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呢?2200km吗?科技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