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传祺M6 > 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可以全面普及?可能在2035年成为关键点!

新能源汽车未来几年可以全面普及?可能在2035年成为关键点!

发布时间:2025-02-22 21:23:59 发布用户: 15210273549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进程正在加速,但全面普及(通常指市场占有率超过50%或更高)仍需一定时间。未来几年的关键影响因素如下:

 

一、普及时间节点的预测

1. 2025年:渗透率接近5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罗兰贝格、盖世汽车研究院等机构也支持这一目标。

理想汽车CEO李想更为乐观,预计2025年Q4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突破70%。

2. 2030年:渗透率超70%-90%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将超过7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则认为可能达到90%。

罗兰贝格预测2030年渗透率为75%,2035年进一步提升至90%。

3. 长期目标(2035年后):全面新能源化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需达50%以上,以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

- 欧盟、美国加州等地区计划2035年禁售燃油车,中国也可能加速推进这一进程。

 

二、推动普及的核心因素

1. 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

国家政策持续加码,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2030年新增新能源交通工具占比40%。

关键技术(如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的突破将降低成本并提升性能。例如,欧阳明高指出,锂离子电池技术成熟和绿氢规模化应用将加速普及。

2. 市场需求与用户行为转变

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显著提高。2023年数据显示,新能源购车意愿连续六年上升至33%。

用户需求从“价格敏感”转向“技术导向”,关注三电系统、智能化功能及品牌“电感”形象。

3. 基础设施与产业链完善

充电网络建设提速,2025年目标实现城市公共充电桩全覆盖,并推动车网互动(V2G)等新型商业模式。

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健全,如宁德时代等企业已布局梯次利用技术,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

 

三、普及面临的挑战

1. 技术颠覆风险

全固态电池、自动驾驶等技术若快速突破,可能颠覆现有竞争格局,部分企业或面临淘汰。

2. 产业盈利与市场竞争

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处于投入期,盈利压力较大,需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创新实现突破。

价格战加剧,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白热化。

3. 政策与市场协调

补贴退坡后,需依赖碳市场、碳税等长效机制激励新能源车发展,避免政策滞后影响普及速度。

 

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将在2025年实现50%左右的渗透率,2030年有望突破70%,并向90%迈进。全面普及(接近100%)可能需至2035年后,具体取决于技术突破速度、政策持续性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在此过程中,插电混动(PHEV)等过渡技术将助力市场渗透,而纯电动(BEV)终将成为主流。

 
Copyright 2017-2024 微学堂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968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