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手机、电脑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政策驱动下,申万电子板块表现亮眼:近两周累计涨幅达2.32%,跑赢沪深300指数1.63个百分点;当前市盈率(TTM)达49.97倍,处于近5年历史高位。与此同时,智能手机产业链迎来多重利好,以旧换新政策叠加AI技术升级,加速终端市场迭代与消费需求释放。
一、政策叠加技术突破:AI驱动终端创新提速
大模型竞赛推动应用成本下降
DeepSeek近期发布的推理系统测算数据显示,其模型的单日理论成本利润率可高达545%,突破了传统AI服务的经济性瓶颈。阿里巴巴紧随其后,开源通义千问QwQ-32B模型,性能对标DeepSeek-R1,同时支持消费级显卡本地部署,大幅降低了企业端和开发者的应用门槛。这标志着大模型行业进入“普惠化”阶段,为智能终端的功能集成提供了技术基础。
AI终端形态加速多元化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人工智能手机”列为重点发展方向,群智咨询预测,2025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3.0亿部。与此同时,智能眼镜市场迎来爆发,CounterPoint预计该领域2025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60%。Manus公司发布的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Agent)在GAIA基准测试中表现超越OpenAI,进一步验证了AI在复杂任务处理中的潜力,为终端智能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硬件升级与供应链联动
建滔积层板的涨价函反映出上游材料需求旺盛,而苹果搭载M4芯片的MacBookAir新品起售价降至7999元,凸显消费级高性能终端的竞争白热化。这些动向表明,硬件性能提升与成本优化正在同步推进,为终端产品的AI功能落地创造了条件。
二、消费补贴与需求释放:市场进入增长快车道
以旧换新政策激活换机潮
政府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智能手机被明确纳入补贴范围。小米15Ultra在中国市场首日销量较上代增长超50%,海外预售量增长超100%,印证了政策对需求的直接拉动作用。这一趋势将加速存量手机的替换周期,推动行业进入量价齐升阶段。
厂商加速产品迭代抢占份额
苹果、小米等头部品牌的竞争策略进一步分化:苹果通过降低MacBookAir起售价扩大用户覆盖面,小米则以AI影像和性能升级巩固高端市场地位。这种差异化竞争不仅刺激了消费端关注度,也倒逼产业链在传感器、芯片等核心环节加大创新投入。
新兴市场与场景拓展
除手机外,智能眼镜、耳机等穿戴设备成为新增长点。政策鼓励的“人工智能+”场景,如低空经济、医疗健康等领域,为终端厂商提供了跨行业合作机会。例如,河南等地的“卫星+”行动计划,将推动智能终端在遥感、导航等领域的深度应用。
当前,消费电子行业正处于技术红利与政策支持的双重窗口期。随着AI应用从云端向终端迁移,智能化、低成本化将成为产品迭代的主线,而市场规模的扩大将进一步吸引资本与技术资源向头部企业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