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品牌中,红旗自带一种特殊的身份属性。
这种属性带来的好处是,让红旗拥有了与生俱来的影响力,只要是中国人,没有谁会不知道红旗车。所以,在默契的市场共识下,红旗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传达“我是谁”,放眼整个行业,这是独一份的嘉奖。
换个角度看,沉甸甸的名气,往往也是包袱。进入新能源时代以来,中国汽车的走势和变化远远超越预期,无数新生力量拔地而起,传统汽车品牌纷纷下场练兵。但在杀红眼的战场上,红旗鲜少被提及,也不会被拿来当做对比或者竞争的对象。而更底层原因其实是,不知道该用哪一套标准去重新审视红旗。
市场传递出的“含蓄”表达,让柳长庆(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兼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感觉压力重重。他用四个字来形容这种感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前几天,红旗基于天工平台、九章平台打造的第一款纯电SUV天工08正式上市,作为对去年新能源之夜上那句“红旗新能源永远可以相信”的接续,天工08被寄予众望。怎么利用产品和技术的支撑,进一步丰满“红旗是谁”的概念,确保发出的承诺掷地有声,成为包括柳长庆在内,红旗上下需要重点攻克的下一关卡。
红旗的改变,刚刚发生
天工08上市期间,其实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第一,红旗开始学着接地气了——打开实验室,公开红旗的智造、繁荣工厂和电池生产车间,尝试讲述制造背后的故事。
柳长庆说,“以前红旗新产品的发布,仅仅是呈现出产品。但是关于产品如何诞生、怎样开发、又经过了哪些验证和测试的全周期制造流程,从来没有展示过。”周时莹作为中国一汽研发总院红旗·九章智能平台CEO,也有相同的感受,与她一样专注于技术的工程师,原来也大多是坐在实验室里,去讨论、去开发。
毫无疑问,这种模式已经完全不适用于新能源市场,当信息已经变得越来越透明和开放,制造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壁垒没有理由再继续存在。
就这一点而言,出身于互联网公司的新势力企业们,对于用户的感知最敏感,所以他们下场之后的第一堂课就是教会中国车企如何倾听一线的声音。经过几年时间,大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在这方面驾轻就熟,但红旗现在的反应明显慢了一拍。
不过慢并不是最可怕的,改变就意味着可能。这次借着新平台下的新产品,红旗学着从“闭门造车”转向终端市场。
周时莹透露,天工08从产品定义到开发阶段,再到最后的上市,红旗一直在与媒体和目标用户进行沟通,尤其是工程师,主要与真正参加大定、以及买车的用户保持密切联络。在一汽工作了15年,这是周时莹第一次大规模看到用户来到研发端、生产端,多少会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坦率的说,挖掘用户的需求是一项冗长而复杂的长线任务,红旗目前仅仅算是摸到一些门道。当然,还有一些比较讨巧的办法找出可以超车的赛道,比如尝试基于需求之上结合自身长板探索差异化优势。
红旗的第二个变化,正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展开的。
作为一个生在东北的汽车品牌,红旗非常清楚当地用户对新能源产品在低温环境适应性的迫切需求,并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个是在吉林推广换电模式,换电站超100座,主要针对出租车和网约车,几十秒的换电速度高效省时,一定程度上降低续航焦虑。二是开发低温电芯,保证低温环境下电池电量的保持率和充电效率。
据了解,在零下40度的漠河和黑河静置12-14个小时的情况下,红旗的低温电芯可以一键上电。零下10度电电量保持率在98%,充电由10%到80%仅需38分钟。这成为周时莹眼中红旗有别于长江以南其他新能源企业的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低温电芯的确可以算作红旗的优势,但不算独家优势。宁德时代发布的全新增混车型专用“骁遥电池”在零下40度的极端环境下也能做到十分钟补能300公里,包括理想的麒麟5C电池,同样能满足一定的低温用车诉求。
所以,如果用理性的态度去看红旗,你会发现它并非没有努力去尝试作出一些改变,这值得鼓励,但不要忘记所有改变都是相对的,一旦被别人抢了先,或者别人做的更好,就会让自己显得更被动。其实不仅是低温电芯,包括天工08引以为傲的四轮转向技术,和来自卓驭科技的司南智驾,都已经分别在比亚迪、奇瑞、大众等企业旗下的产品率先上车。
那么,红旗真正的优势项在哪里?只能说,接下来需要突破的,还有很多。
40万成绩背后,仍旧压力山大
柳长庆不是不知道现在红旗的处境,他主动提到,红旗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还是一个追赶者的角色,必须承认自身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这种认知与自省能力难能可贵。
其实过去一年,红旗取得成绩并不算差,全年销量达到411777台,同比增长17.4%,用7年时间站上40万的台阶,对红旗来说不容易。正因如此,很多人对此不吝赞美,甚至用“顶峰”两个字进行褒奖。
但比较残酷的现实是,在红旗40万台的总销量中,新能源销量只有11.5万辆,大约只占到了四分之一,渗透率在25%左右,尽管在2024年实现了较高的增长,但不排除前一年整体基数较低的缘故。
与此同时,这个数据与同为国家队的广汽埃安比起来,也还存在着三倍多的差距。
“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柳长庆直言道。这意味着,红旗不能有一丝的懈怠,而是要全力以赴赶技术、赶质量、赶进度。现在,柳长庆基本所有精力都倾注在了红旗上,“为了不辜负国民的信任,我们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的确,红旗的份量在中国汽车品牌中无可比拟,同时干好红旗的压力也没有取代性。这让红旗上下“既深感使命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所以从2018年开始,一汽的领导班子就开始举全集团之力,动用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去复兴红旗或者说发展新红旗。从董事长到总经理,到集团的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都亲自在干。
运营机制上也做出了进一步调整,2024年成立红旗运营委员会,并补充了柳长庆这样的新生力量进入,目的在于保证原来集团常委班子提供的资源支撑的同时,还能提升决策效率。“我们虽然是七名成员,但只要有四名过半数就可以决策了。而且如果有重要的紧急事情,不受每周工作机制的限制。”
组织机制的调整,无疑会让整个品牌变得机动性更强。其实红旗之所以在新能源赛道赶了个晚集,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不够高效的决策速度,尤其相比民营车企来说,在面对一些重大变化时往往会被一些程序或者规则掣肘,时常会导致慢半拍。但随着这些变化的到来,红旗整体的竞争力会得到显著的加强。
面向2025年,柳长庆透露了三个小目标。一是在2024年销量的基础上,2025年的目标会再上一个台阶。二是增长的速度要在2024年17.4%的基础上再迈一步。三是新能源的渗透率会再次提升。
根据2024年已知的各项数据推算,今年红旗的销量目标最少会在50万左右,新能源渗透率也会超过25%,这过程中,天工、九章平台之下的新产品将会成为主要驱动力。
2025年的竞争必然还将上强度,想要守住排面只靠信心还不够,干货才是核心支撑,红旗的长板和短板一目了然,新的一年如何扬长避短就看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