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7-2024 微学堂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9689号-30
2月21日,上汽集团与华为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共同为用户带来领先的智能化出行体验。
上汽集团表示,此次与华为开启战略合作,将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时代迈向新的高度。双方团队将深度融合、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汽车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外界认为,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是一场重构智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双向奔赴”。对于鸿蒙智行而言,其虽然实现了扭亏,但是整个合作还是聚焦在高端市场,规模并不大。相反,随着比亚迪等打出“智驾平权”的旗子,华为高端智驾所面临的冲击也很大,扩大规模占领市场是当务之急。而对于上汽而言,目前核心任务是扩大自主品牌在市场的份额,并且这个任务还要加上两个字“快速”。
从2024年开始,整个上汽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不论是在合资还是在自主板块,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正是始于这个时候。据悉,上汽2024年下半年便开始与华为接触探讨新项目合作,并由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亲自带队。从接触到合作,前后报道一年的时间,这让外界也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效率,也看到了一个变革求新的上汽的真正实力。
目前,上汽的改革重点是自主乘用车板块。在尚界入列之后,上汽集团大乘用车板块将在智己、荣威(飞凡)、MG、上汽通用五菱四大品牌基础上形成更完善的布局,填补15-25万级主流市场以智能化为卖点的新能源产品布局空白,助力上汽集团2025年新能源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在全民智驾时代抢占市场先机。
01
大乘用车改革进入新阶段
推动自主乘用车板块发展,是上汽当下最核心的任务。2024年,贾健旭接任上汽集团总经理一职之后,就已经开始着手乘用车板块的改革。2014年10月28日,荣威与飞凡两大汽车品牌正式合并,飞凡回归荣威成为其高端新能源系列,这打响了资源整合的第一枪。在研发层面,上汽也有了相应的整合动作。在2024年,智己、飞凡研发业务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
经过调整之后,智己和飞凡的新产品从立项到整体开发,均由研发总院统一负责。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技术项目也会集中迁移到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统筹。
随后在2025年1月上旬,上汽组建“大乘用车板块”,以此来优化自主板块的管理与决策流程。此次整合涵盖了荣威、MG、飞凡、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和海外出行等多个关键品牌与部门,标志着上汽集团在战略层面进入深度重组期。通过乘用车板块的充足,上汽希望打通资源,形成合力,同时提升效率,快速响应市场。
在华为赋能下,目前鸿蒙智行四大品牌(问界、享界、智界、尊界)等都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保十年,其也拥有巨大的流量,同时在运营思路和品牌打造上也与车企不同。比如与华为合作的岚图、阿维塔等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对于上汽自主而言,眼下正需要一个带来新思路、新打法的队友。在飞凡去年整合到荣威品牌后,上汽在15-25万的新能源市场区间中,目前也正急需要加强火力。
特别是在2025年智驾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新阶段,吉利、比亚迪、长安等车企纷纷发布智能化战略升级,全民智驾时代到来。在智能化上,这些车企都设置了不同的智驾方案和产品,以对应不同的人群。上汽乘用车想要在竞赛中突围而出,只依靠自研显然不够,借助外力迅速补齐智能化产品阵容,也是未来竞争中必然的选择。
02
“自研+对外合作”全方位布局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也是上汽在对外合作上保持开放态度的写照。由于“灵魂论”,不少人误以为上汽在智驾等领域上排斥对外合作。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早已经存在多个业务中,比如上汽旗下品牌与华为便已经展开了智能化领域的合作,包括飞凡R7的智能座舱、上汽奥迪A5L的智驾以及上汽大众燃油车的车机系统等。而实际上,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车企保持对智驾核心技术的掌握,都是必要的。
智驾当下已经成为车辆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基本上会成为标准配置。当然,智驾的水平有高低,在实际体验中也会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不管在什么阶段,没有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就无法真正透彻了解技术,更无法打造出最优秀的产品。在这种背景下,车辆的用户体验高低,并不能简单直接丢给配件商,因为车企才是整车体验的最高负责者。这是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因此,车企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更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可靠、体验更好的智驾系统,并且能够更快地响应用户需求。
当然,车企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意味着拒绝对外合作,特别是对于一向以开放精神著称的上汽集团而言更是如此。在上汽集团发展历史中,它始于对外合作,同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也诞生许多经典的合作案例:比如上汽与大众联合打造的朗逸,上汽与通用联合开发的系统、与阿里巴巴合作的第一辆互联网汽车RX5等,这些都成为了上汽发展中重要的节点。开放包容,强强联手相互学习进步,这也成为了上汽不断前进的核心动力之一。
在智能化技术上,在国内汽车集团中,上汽集团是在智能电动化领域布局最早的车企之一,其在十年来智能电动核心技术领域累计投入1500亿元,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拥有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的“七大技术底座”。可以说,在智能化方面上汽拥有极强的话语权。
尤其是智驾方面,上汽是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试点中,唯一一家乘用车与货车项目均入选的企业。而现在,上汽与华为的联手,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梯队联手。在掌握全栈能力的基础上,上汽集团通过生态合作实现“关键领域自主+长板技术外协”的灵活组合,打通智能化转型的任督二脉,为后续“重回第一”奠定基础。
多家证券机构也看好双方合作前景。开源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上汽集团推出“七大技术底座”,未来两年将赋能旗下近30款车型,同时也在与华为等优秀企业展开合作。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开放与合作与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并不冲突,而是要通过最高效融合,实现企业的进化。这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