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为资产增值,有人为养老兜底,你的选择暴露了你的阶层!
今天是2025年3月1日,当全网还在争论房价会否暴跌时,一份调查报告却揭露了惊人的真相——仍有8类人在暗中期待房价上涨!他们是谁?为何逆势而行?
一、蜗居族:用“上涨焦虑”对抗现实
北上广的年轻“蜗居族”正陷入矛盾漩涡。北京小李夫妇月薪3万却住着60㎡出租房,他们坦言:“只有房价涨5%-10%,我们才能追上首付门槛。”
这种“以涨追涨”的逻辑看似荒诞,实则是高房价压力下的生存策略——用更快的资产增值对冲购房门槛的提升。

二、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捆绑
某房企高管直言:“行业需要房价温和上涨提振信心”,而二线城市的房管局官员更透露:“土地财政转型艰难,房价回升能缓解阵痛。”
数据显示,2025年多地重启核心区土地供应,地价上涨直接推高房价预期。这种政企默契背后,是产业链上千万从业者的饭碗博弈。

三、房贷族的资产保卫战
杭州张先生2020年贷款购入120㎡房产,他的焦虑极具代表性:“房价涨了资产增值,但月供压力像滚雪球。”这类人群占比超30%,他们既怕断供风险,又需房价上涨维持财富幻觉,堪称“钢丝上的舞者”。

四、银发族的养老底牌
武汉65岁王阿姨将老房视作养老保障:“房价涨了,我才敢放心看病。”
这类老年人占存量房主的42%,他们依赖房产变现应对医疗、养老开支。而上海启动的旧改计划,3年内将释放超千亿拆迁资金,更让银发族看到“以房养老”的希望。

五、投资者的结构性赌局
深圳投资顾问李女士揭秘:“核心区学区房仍看涨,但三四线房产已是烫手山芋。”
2025年1月数据显示,上海90㎡刚需房3个月累计涨幅16.2%,而郑州等二线房价仅微涨0.5%。资本正从“遍地开花”转向“精准狙击”。

六、拆迁户的财富狂欢
上海、郑州的城中村改造催生新贵。2025年河南计划拆迁416个城中村,补偿款流入楼市已成定局。这类人群手握现金却缺乏投资渠道,最终仍将回归房产,形成“拆迁-购房-涨价”的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