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车市科技 > INAIR发布全球首台量产AI空间计算机,开启3D生产力新时代

INAIR发布全球首台量产AI空间计算机,开启3D生产力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5-05-20 09:14:32 发布用户: lingshan

2025年5月15日,国内AR科技公司INAIR在北京正式发布其革命性产品“INAIR空间计算机”。这款融合AR眼镜、分体式主机与智能键盘的套装,首次实现2D内容实时3D化、跨平台算力调度与空间多任务交互,或将重新定义移动生产力。本刊独家对话联合创始人黄海、CMO陈亮及产品负责人齐静轩,揭秘产品背后的技术哲学与行业野望。

一、打破算力与交互的限制:重新定义生产力工具

“所有创新只为满足一个词——直觉(Intuitive)。”INAIR CEO黄海的开场白直指核心。

在传统设备陷入“性能竞赛”的当下,INAIR选择回归人机交互的本质。现场演示中,记者佩戴眼镜后,普通B站视频经AI实时转化为3D立体画面;通过手势与键盘组合,五个虚拟屏幕悬浮在空气中,可随时调取本地或云端电脑的算力。“这就像从固定电话到手机的跃迁。”黄海比喻道。

据介绍,INAIR 2 Pro眼镜可以实时2D转3D引擎:基于高通NPU优化的自研算法,将平面内容动态重构为立体场景,延迟控制在毫秒级。同时,叠加了独立计算中心INAIR Pod,以及3D空间操作键盘INAIR Touchboard,形成了算力与交互分离的架构模式,该设计的好处是主机承担GPU密集型任务,眼镜仅需处理交互流,使整套设备重量控制在三百余克(眼镜仅77g)。

“键盘是向生产力认知的妥协。”产品负责人齐静轩坦言。此前产品因缺失键盘被质疑生产力属性,此次新增磁吸键盘设计,并开发出“键盘手势混合输入”的新交互模式。

另外,该产品还支持3DoF悬停交互与多屏空间管理,兼容安卓应用与Windows/Mac串流,可以轻松应对大部分的工作和娱乐场景。

记者体验发现,该产品采用光学模组模拟4米视距,连续使用1小时也不会有明显的眩晕感,较VR设备更舒适。结合办公的体验,使用物理键盘写稿的同时,侧边还可以悬浮微信窗口,物理键盘可随意快捷切换。

更让人称赞的是,在串流黑科技的加持下,休眠中的办公室电脑可被远程唤醒,直接调用SolidWorks等专业软件。

“这不是‘007工具’,而是让工作发生在喜欢的地方。”陈亮笑称,产品同时保留了娱乐能力——2D娱乐内容自动转3D、私人影院模式等,让用户工作娱乐两不误。

二、破局“百镜大战”:不做AI眼镜,而是重构人机关系

当同行扎堆AI语音眼镜时,INAIR却选择了一条“重投入”路径。

“Meta的Ray-Ban卖点是AI摄像头,但这在国内缺乏土壤。”CMO陈亮指出隐私顾虑与场景局限。相比之下,INAIR瞄准的是3000万笔记本用户的升级需求——通过空间计算解决“屏幕尺寸与便携性”的根本矛盾。

“今天笔记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算力带不走了。GPU今天越来越强,AI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强,个人对算力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但是GPU由于制程的问题,它不可能做到让你能便携,所以它会有很大的冲突。”黄海解释道,区别于传统的电脑模式,当算力中心和交互中心解耦,那么交互就可以不受限制随心所欲的让用户在任何场景下进行工作,并且可以使用强大的算力予以支撑。

谈到当前被热炒的百镜大战,黄海点评道:“一直没战起来,雷声挺大的,但是很多厂一直都在delay(推迟)。”

他解释道,“百镜大战”的时候,一定意味着这个产品是大众产品。但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有两个非常大的缺陷:一个是AI眼镜;一个是摄像头。摄像头涉及到隐私问题,这在发达国家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单纯为了拍摄,很少有人会架着一个摄像头24小时带着它出去拍。还有显示方面,INAIR选择的是1080P,能够完整的呈现整个数字化世界的显示方案,但是AI眼镜选择的是LED单绿的方案,这是一个倒退。

而AI眼镜的普及或者说用户教育方面,黄海也坦言,AI眼镜成为新的生产力的主流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求,因为它是一个综合体,不是一个垂类细分场景功能性的产品,可以参数化的产品但又还没到参数化的阶段。 “如果它定义为是特别细的技术,即数字化或者量化它的规格,其实是忽略掉了个性化。从直觉的角度来讲,它其实是一个更加主观的综合体,它不是一个可以完全被量化的产品,它一定需要更完整的交互这些更完整的体验。”

黄海也透露关键决策逻辑:“大厂在等百万级销量,我们敢赌趋势。”团队仅50人却实现芯片层到OS的全栈研发,其自研空间引擎已申请27项专利。

三、未来之战:生态博弈与供应链竞速

对于AI眼镜的目前,黄海表示,今天我们推出来的产品,可以直观的理解它就是去切笔记本的这个生态位。Pad在国内300万,笔记本是3000万,但是并不是说让用户把笔记本都卖掉,然后买这个。它每年是有迭代周期的,用户3年、5年后要去换新的,那可能就会考虑买一个新的笔记本,还是用原来的笔记本放在家里,用一个眼镜或者我们的全身套装产品去搭配使用,满足他更广泛的场景。这是我们今天想去切的市场,是这个逻辑。未来随着供应链升级、技术迭代,会转成一个可以日常佩戴的眼镜。

他希望未来3至4、5年后能实现一个笔记本的替代。 “这是一个过程,我们推出的是第一代产品。我认为产品的迭代一定是一个闭环,不是今天你开一枪就一定能打中,类似于我们讲的交互,它其实也是一个闭环。今天你去点它,系统会给你反馈,您点了左边还是右边,你下一次点就会更靠近你的目标,其实是一样的逻辑。”

正如黄海所言:“未来人们会忘记硬件,只记得在空气中工作的自由。”这场始于小众的变革,或许正悄然孕育下一代计算平台的雏形。

Copyright 2017-2024 微学堂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968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