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思域为何被称作神车?到了2025年的如今,思域是不是被过度追捧了呢?这台车实际有着哪些亮点与槽点呢?备受瞩目的思域来了,想必在座各位都知晓思域这台车吧。
自1972年问世以来,思域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突破2700万辆,在北美市场更是创下了24万辆的年度销售佳绩,还荣获年度风云车的称号,在改装文化盛行的广东地区,思域的出现频率绝对名列前茅。今天我们抛开情怀因素,就车论车,看看这一代本田思域除去情怀之外,硬实力究竟如何。
第一个亮点便是本田的精髓——地球梦发动机,这里以L15B引擎为例。刚发布时,相较于同排量发动机,它堪称降维打击,最大功率达182匹马力,峰值扭矩为240牛·米,比一向擅长玩涡轮的大众还要强劲。
即便与部分2.0T的B级车相比也不逊色,搭配本田自研的CVT变速箱,实测零百加速8秒多。看惯了如今电车动不动就3 - 4秒的加速成绩,你或许觉得这有些弱,但放在同价位的合资燃油车中,尤其在电车尚未大规模爆发的时期,这个加速能力绝对够用。
关键是这套动力系统的特性非常讨喜,低转速时平顺流畅,城市跟车基本不存在迟滞,CVT的无级变速将动力调配得极为顺滑,堵车时也不会像双离合那样令人难受,而只要转速攀升到2000转以上,涡轮介入后的加速感就相当明显,再配合运动模式下更为激进的油门调校,超车时比同价位竞品车型更有底气。
不仅动力强劲,而且还很省油,百公里综合油耗7.4L左右,加92号汽油即可。所以“买发动机送车”这个说法也体现出本田这家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亮点,驾驶质感。在操控方面,思域的底盘调校堪称合资紧凑级车型的典范,前麦弗逊加后多连杆独立悬挂,行程偏短,支撑性良好,过弯时对车身姿态的控制更为精准,再配合精准灵敏的转向系统,开起来有一种车随心动的操控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思域的车身刚性比上一代提升了15%,高速稳定性表现不错,120时速巡航时车身不飘,方向盘也没有那种轻飘飘的虚位感,所以那些总是说日系车发飘的人可以闭嘴了。当然,如果你是极致的驾驶爱好者,思域还有手动挡版本,1.5T + 6档手动的组合,保留了踩离合挂挡的机械乐趣,离合器结合点清晰,挡位行程紧凑,手感也不错,不过这仅限于偶尔驾驶,再强的驾驶乐趣也经不住连续几个红绿灯的折磨。
第三个亮点,空间利用率。在我的印象里,思域与吉利星瑞、大众速腾这些车型的尺寸应该相差不大,但实际一看数据,着实吃了一惊。轴距方面确实相差无几,但思域的车身长度仅为4.68米,居然和领克03一样长。
不过细想也能理解,毕竟两者都主打操控和驾驶乐趣,定位为紧凑型车。但思域的空间表现在这个尺寸下很出色,特别是与领克03相比,后排腿部空间起码能满足正常家用而不局促,头部空间由于车顶弧线的优化,成年人乘坐也不会顶头。后备箱容积400多升,前排中央扶手箱纵深够深,能放置很多日常小物件。当然,本田一向擅长空间设计,所以在家用便利性方面表现较为均衡。
至于槽点方面,不得不吐槽一下本田的配置分布,这也是很多日系车的老毛病了。说它配置低吧,它的气囊数量不少,安全配置也很出色,还有L2级别的驾驶辅助功能。但走量车型竟然没有倒车雷达,虽说提车时4S店可能会给加装,但都2025年了,卖得也不便宜,加上这些配置就这么难吗?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南方车主购买较多,座椅加热这项配置只有混动顶配车型才有,难道北方用户就不在考虑范围内吗?
每次看到本田的车型配置我都忍不住吐槽,求求你们改改吧。第二个槽点也是老生常谈了,就是本田的隔音。其实11代思域已经有所提升,至少在本田车型里还算可以,主要是本田其他车的隔音实在不怎么样,所以思域在这个价位与其他品牌车型相比,NVH水平即便不是垫底也绝不算优秀,尤其是在高速上,胎噪和风噪非常明显,急加速时发动机的声音也比较吵,前后排都能明显感觉到,所以只能说还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