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别克 > 本田和日产还能合并吗?传统企业的“强强联合”到底有什么好|热财经

本田和日产还能合并吗?传统企业的“强强联合”到底有什么好|热财经

发布时间:2025-02-19 09:50:21 发布用户: 15210273549

2月18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本田汽车表示若日产社长内田诚卸任,将重启合并谈判以组建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市值约600亿美元)。不过日产拒绝报道发表评论。本田则表示,该报道并非其官方声明。

现年58岁的内田诚曾是日产内部推动交易的关键人物。此前谈判破裂主因是本田提议将日产子公司化,遭日产管理层强烈反对。但谈判重启仍需解决权力结构分歧。

此前,参考消息2月14日报道,本田与日产汽车13日正式宣布,终止经营合并的相关磋商。谋求对等合并的日产与在规模上更胜一筹的本田之间存在无法弥合的分歧,双方未能在合并方式等条件上达成一致。

去年底,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在东京共同宣布,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三方已签署谅解备忘录,本田与日产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三菱汽车公司将参与。当时外界的美好期待和挑剔质疑就各占了一半。

当时媒体报道说,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此前受访时指出,本田和日产的业务相似性高,两家公司很难找到协同效应,合并无法带来显著的互补优势。双方合并是“孤注一掷的举动,并非一笔务实交易”。 《日本经济新闻》称,本田和日产各自有着不同的企业历史与企业风格,就如同油和水一般,双方的整合需要克服巨大障碍。

据媒体报道,本田和日产谈判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本田改变了最初的设想,妄图掌控日产,而日产尽管自身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但在谈判中却寻求与本田几乎平等的待遇。

现在透露出来的消息是,作为合并的条件,本田要求日产进行彻底的合理化改革。但在本田看来,日产给出的削减泰国和北美等地员工数量的重建计划难以扭转当下的困局,强烈要求其实施进一步的重组。此外本田还试探性地提出可否将日产作为其子公司,对此持强烈反对意见的日产与本田之间的鸿沟也难以彻底弥合。日产公司社长内田诚表示:“我们不确定能否继续保持经营自主性,成为子公司后日产将难以展现自己的优势。”

实际上,整合电动化和智能化资源也许能提高效率,关键是两家公司如何在管理决策上避免内耗。如果不能迅速决策,1+1可能还小于2。要知道“大企业病”是全球大企业都有的问题,派系林立、决策迟缓、行动保守、内耗严重,甚至最后就是坐吃山空,错失机会。

尤其是强强联合,往往只是外界把两家优势简单叠加的一厢情愿。只有真正的长短板互补、减少重复研发,才有联合的必要。另一种前提,就是联合者能减少互斗,共同垄断市场。此外,如果上下游不同类型的,那也未必要合并,交易就好,比如宁德时代把电池卖给广汽,广汽也可以买比亚迪电池。

当前,新能源时代下,中国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电动化与智能化产业体系。作为相对落后的日本车企,本来就应该好好把握和利用资源。至少,也是和中国的先进相关企业合作才能走得更好,而不该是和传统的车企继续捆在一起。比如去年7月22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就签订了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协议。

如果既内部不互补,对外又没法垄断,所有的都是平等且重合,那么合并就很难有突破。就像两个人各自走得好好的,现在非要绑在一起,然后一个用左腿一个用右腿联合起来走路,美其名曰减少另外两条腿的消耗,其结果可想而知。

Copyright 2017-2024 微学堂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49689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