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的说法:市面上的无数车企,将来只会留下10家。
因为这样的缘故,比亚迪、吉利很乐于降价,想把同行快点卷死。小米、理想也在亏本卖车,争取在将来能够存活。
然而有趣的是,要技术有技术,要资本有资本的广汽,为了行业与车主的考虑,不惜一唱反调:“卷下去不是办法”,并呼吁“油电同权”。
这是为什么呢?真是为了大局着想,还是纯粹打不过?
咨询了一些从业者,他们表示,要弄清广汽背后的“深意”,首先要弄清,价格战是不是真的引发了行业寒冬。
01价格战是不是引发了行业寒冬?
提及这点,数据似乎很冰冷。
比如,今年1-2月,全国汽车销量本来快速增长;然而打价格战后,3-4月,忽然下滑了4.3%、5.7%;5月还好,增长0%。
别认为供应链就会好过。因为终端玩命降价,肯定要压他们的利润。
压到了什么程度呢?像博世这样的公司,都被车企联合要求降价15%了,那些没有话语权的小白菜,有的吃就不错了。
更不容忽略的是,鲜少有人关注的汽车后市场,同样很凉。这都不用数据,留心看看路边就知道,倒闭的往往不是美容店就是汽修厂。
到时候,他们的痛苦也将转移到普通车主身上——维修更难、价格更贵。
听起来是挺惨的,但能说这是行业冷冬吗?倒也未必。
说白了就是,拙劣的车企还在抱怨大环境,优秀的车企早就两班倒了。
比如,今年1-5月,比亚迪与吉利销量增长84.2%、45%。就连华为,在长期亏损后也首次实现收支平衡。
此外,供应商的叫苦也很可笑。以博世为例,平常那么喜欢玩垄断,坐地起价,现在上点竞争压力,就受不了?
提及汽修店,虽说会有一点无奈,但往专业的方向发展,也是必然的势态。
毕竟,一般的店铺,换个火花塞、气门嘴,有手就行,但是新能源的技术程度复杂,没有点专业,根本修不来。
所以说,价格战后汽车市场,不是寒冬,而是欣欣向荣。只不过有人哭、有人笑罢了。
关键的问题在于,广汽是哭的那个,还是笑的那个?
02价格战中,广汽的表现如何?
说起来很有趣,广汽虽然不建议打价格战,但动作是比谁都快的。
因为在比亚迪发起“电比油低”后,广汽埃安迅速跟进降价,且效果显著。
比如,AionS、AionY的月销量,普遍比降价前多了2000辆的样子,纯电排榜稳进前10。
不仅如此,广汽的自主油车本来在下滑,然而价格战后,甚至有了6.2%的涨幅。
这就更加难以理解了:电车的业务不错,油车的前景大好。明明尝到了价格战的甜头,却又如此反对打价格战。为什么呢?
这就触及到核心问题了。
说白了就是,奈何广汽业务主力的是合资——广汽本田与广汽丰田。
就以往的数据来看,这两家车企占据广汽70%的营收,如果只考虑净利润,这个数字更是接近100%。
然而丰田与本田的近况,不说也知道有多凉。而且曾庆洪提及的裁员,裁得就是广汽本田。
别看自主份额虽在好转,芝麻再大,只是芝麻,跟西瓜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更加难受的是,丰田与本田的核心业务也是油车。
这也是为什么广汽不仅不想打价格战,甚至还呼吁油电同权。
听起来很不错,但要说这是广汽不想打价格战的原因,还不够全面。
03为什么广汽不建议打价格战?
根据行业人的解读,这场价格战将持续2-3年,最后会留存10家左右车企。虽然说广汽实力不错,但却有两个原因,决定了让它不想打价格战。
一方面是因为,广汽对这场价格战,毫无预料、毫无准备。
说白了就是,比亚迪、吉利为了这场价格战,做足了准备,早就搞妥了垂直供应链,专等补贴退坡了。所以一降价,还有20%的毛利,从容不迫。
然而广汽虽然响应灵活,但只是被动而已。因为新能源的拐点忽然降临,比他们跟本田、丰田商定的时间,足足提前了10年。
更糟糕的是,广汽的毛利仅为3-4%,再降下去就要越过红线,来到牺牲品质的边缘了。
考虑到这场毫无准备的仗要打2-3年,倘若一直被动的耗下去,对血条指定是巨大的考验。
另一方面,广汽对电车业务,没有什么信心。
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明明电车发展那么好,还要一直要强调油电同权。
因为Aion主打10万级电车,如果说现在竞争不很强,马上就很强了。
比如,小鹏Mona、蔚来乐道就要进场,又卷价格,又卷技术,又将高阶智驾当作卖点。相比之下,Aion的确有些虚。
更为关键的是,现在搬救兵也来不及。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本田也刚开始转型,搞了新纯电叫作“烨”,生死未卜。丰田联合马自达研发插混,同样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新车出来,起码2-3年后了。
说白了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等救兵抵达,没准早就凉透了。
总而言之就是,广汽不想打价格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侧重合资业务。
在其将来的发展规划中,若不把重心调整到自主业务,恐怕很难找到回旋的余地。